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農藥防治需注意哪些問題?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農藥防治需注意哪些問題?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農藥防治需注意哪些問題。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農藥防治有下面幾大關鍵點:

1、抓好秧田期把住前期傳毒關。(1)種子處理。用10%吡蟲啉300-500倍液浸種;拌種要求在種子催芽露白時處理。(2)秧田期要施藥二次。即秧苗一葉一心藥噴1次,第二次在拋栽前3-5天,噴施“送嫁藥”,施藥時秧田附近雜草必須同時施藥。藥劑可用25%吡蚜酮8克,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每畝用藥液30公斤。或畝用10%吡蟲啉10—20克,兌水50—60公斤加病毒A800倍液噴施。

2、抓好本田期防治。方法一:本田期確保兩次用藥,水稻栽後5~7天及栽後15~20天,各用藥1次。畝用10%吡蟲啉10—20克,兌水50—60公斤加病毒A800倍液噴施,藥劑也可選20%醚菊酯乳油45毫升/畝,或25%噻嗪?異丙威可溼粉150克/畝,或80%烯啶吡蚜酮10克/畝,加入2%寧南黴素200毫升/畝,對水45公斤均勻噴霧。方法二:釆取“壓前控後”辦法,結合第一次施肥用長效期藥劑呋喃丹畝施3-4公斤,能有效防治飛蝨、卷葉蟲等害蟲,達到治蟲防病目的。

3、合理選用農藥。防治飛蝨可選用對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吡蟲啉、烯啶蟲胺、噻蟲嗪、噻嗪酮、醚菊酯、吡蚜酮、30%呋喃丹顆粒劑等藥劑,用藥要用足藥劑量及藥液量,施藥要講求方法,做到噴溼噴透確保防治效果,不能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農藥,要交替用藥或復混用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同時要注意用藥安全。為了提高防控效果,最好是做到統防統治,確保大區域內有效防控。

三、做好應急補救措施。

田間發現感病植株後,要及時拔除或踩入泥中,減少田間毒源,減少二次傳毒,並從健株上掰櫱補苗。對已經發病的田塊,要及時排水晒田,增施磷、鉀肥和農家肥,防止因防治失時、漏治或用藥不當而造成重大損失,對漏防、未防和防治效果不理想的田塊,要及時補防。

一、農業防治

1、選育抗病品種。目前應注意避免種植本地區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重發品種。

2、推廣合理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

3、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重發地區,應適當加大播種量,合理密植,或預留備用苗,以備水稻分櫱期田間發病時“掰櫱補苗”之需。

4、推行集中育秧,統一病蟲防治管理,培育無病壯秧實施

二、治蝨防矮

1、抓好秧田期防治。把住前期危害傳毒關。拌種處理要求在種子催芽露白後用吡蚜酮有效成分0.5克,高含量吡蟲啉有效成分1克,先與少量細土或穀糠拌勻,再均勻拌1公斤種子(以幹種子計重)即可播種秧苗期治蝨防矮要根據田間稻飛蝨蟲情監測情況,適時進行防治經過上述藥劑拌種的秧苗移栽前7天要施藥1次;沒有經過拌種的秧苗要施藥2次,即秧苗2葉1心噴藥1次,第2次在拋栽前3天5天,噴施送嫁藥,施藥時秧田附近雜草必須同時施藥

2、抓好本田期防治。對於早稻,在分櫱期統籌兼顧安排好飛蝨和其他害蟲的防治,以減少當代白背飛蝨帶毒成蟲的數量6月中旬,白背飛蝨若蟲盛發期做好大面積飛蝨防治,努力壓低白背飛蝨在遷移到中稻和晚稻秧田的蟲口基數對於中稻晚稻,在移栽後約7天10天,施防治白背飛蝨藥劑1次以後飛蝨防治按照常年防治策略進行。

3、合理選用農藥。防治飛蝨應選用高效對口單劑,如吡蚜酮、高含量吡蟲啉、烯啶蟲胺、噻蟲嗪、噻嗪酮等藥劑,要用足藥劑量及藥液量,確保防治效果。要交替用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三、加強田間檢查,採取應急補救措施。一是對發病秧田,要及時剔除病株(集中埋入泥中)。二是對大田分櫱期發病株,及時直接踩入泥中,然後從健叢中掰櫱補苗,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早發。三是對發病特別嚴重的丘塊,建議及時翻耕改種下茬水稻或其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