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石蛙的利潤

石蛙學名叫棘胸蛙,又叫石雞,是我國最大的食用蛙之一,營養價值可與野生甲魚媲美。隨著野生石蛙越來越難在深山老林捕捉到,許多人就人工養殖石蛙。

可是由於技術或資金等原因,人工養石蛙真正成功的並不多。對此,記者走訪了我市規模養殖石蛙成功的兩位農民,探究一下石蛙養殖的現狀。

養石蛙的利潤

養石蛙的利潤

1、專案規模

核心養殖基地放石蛙面積3萬畝,輻射帶動7萬畝,最終形成10萬畝的全國最大的石蛙規範化放養及優質石蛙油生產與供應基地。

2、關鍵技術

(1)石蛙孵化及提高雌化率技術

(2)林蛀越冬技術

(3)提高石蛙養殖回捕率技術

養石蛙的利潤 第2張

3、專案建設地點

核心基地建在琿春市,輻射帶動區為整個長白山區。

石蛙養殖市場分析

石蛙油不但是補腎益精、養陰潤肺的重要藥材,也是天然高階滋補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功能。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觀念的轉變,人們十分重視尋求健康長壽藥物。石蛙油在我國和東南亞信譽很高,需求迫切,市場容量較大。特別是揮春地區林地面積大,河流較多,水資源豐富,植被好,飼養石蛙條件優越,生產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

石蛙養殖投資預算

建3萬畝石蛙規範化核心養殖基地約需投資100萬元,其中:

孵化池:2萬元

越冬地:16萬元

管理:2萬元

圍欄:60萬元

回捕、加工:20萬元

養石蛙的利潤 第3張

石蛙養殖經濟效益分析

3萬畝石蛙基地每年可回捕雌蛙500萬隻,產蛙油1萬千克,可獲經濟效益2000萬元,純經濟效益1900萬元。

投入產出比:1:5。

投資回收期:2年。

石蛙養殖致富故事——虧本六年終成功

葉理榮,算得上是國內養蛙第一人。這位73歲的開化縣楊林鎮川南新村農民,十幾年來一直研究探索石蛙的人工養殖技術,先後投入100萬元,攻克難關,終於率先養蛙成功。“我是真正的露天養石蛙,這水是山上水庫裡引來的山泉水,石蛙白天躲在石縫裡,你們是看不見的,要到晚上才出來。”10月21日,在開化縣石蛙種苗基地,葉理榮告訴我們,為了實現自然生態環境下養石蛙,他的養殖場不僅在水池四周及中間建起“人工陸地”,還搬來卵石壘了人工石洞,供石蛙棲息,同時又在水池上搭建了鋼架大棚,並種下絲瓜、南瓜遮陰。

目前,他的養殖場有商品蛙500公斤,種蛙1000多對。“我一年只賣20多萬尾蝌蚪,一尾是一元錢。”葉理榮說,生態環境養石蛙,這些種蛙只在4月至5月產卵,一年只孵化二三十萬尾蝌蚪,到了七八月氣溫高時,就難以孵化了。

葉理榮是1996年4月開始養石蛙的。當年,他花2000元從抓石蛙的村民那裡買來20對種蛙,結果養半個月就餓死、撞死了。之後幾年裡,他投入8萬多元錢購來石蛙,進行仿生態養殖,還是血本無歸。到1999年底,葉理榮養的50多公斤石蛙,終於有幾隻成活下來。看到奇蹟,他馬上買來300對石蛙放手一搏,可是又死了一大部分。摸索、嘗試、生病、治病,直到2002年夏天,葉理榮才徹底走出了孵化、繁殖、變態、死亡的怪圈,石蛙孵化率、變態率達80%以上。

養石蛙的利潤 第4張

整整交了6年“學費”,葉理榮這才養蛙成功。

2003年,他租下村裡的15畝地,又投入50萬元建起“開化縣石蛙研究所”。每年,葉理榮養蛙收入已達八九十萬元。

水質技術是關鍵

“養石蛙,水質是第一,技術第二。”總結十幾年的養蛙經驗,葉理榮分析說,現在他的石蛙養殖技術已相當成熟,相對而言,養石蛙的水質最要緊。由於他養殖場的水源全靠山上的一座水庫,有時受水庫裡的水質影響,每年要死掉一些蝌蚪、小蛙,損失2萬元錢。此外,露天水池養石蛙,還需防老鼠、鳥、蛇等天敵。

在江山市峽口鎮峽南村大石前的山泉谷石蛙養殖場,我們看到,80個大小水池裡養著許多種蛙、幼蛙和小蝌蚪,養殖場場長華輝正向前來“取經”的幾名江西農民介紹石蛙養殖情況。“整個養蛙場有大小石蛙一萬隻,蝌蚪2萬尾。”華輝說。

2007年,華輝將集鎮上開的網咖轉讓掉,進深山養起石蛙。這個沿著山澗而搭建的養殖場,佔地5畝,現已投入50多萬元。他說:“我的養蛙技術是從浙江大學學來的,剛開始一年投入20多萬元,預計兩年可收回成本,可是事實並不這麼簡單。”2009年4月,他的200對種蛙繁殖了1萬多尾蝌蚪,卻大批死亡,只成活1000尾。

“在當時,這主要還是技術沒過關,小蝌蚪易得病,吃得太飽或是吃了不乾淨的水易得腸胃炎、爛鰓病。”華輝經過多次摸索,終於掌握了技術,防止蝌蚪生病就在夏天經常給水池換水,並給蝌蚪喂牛奶,使其長得健壯。由於石蛙在蝌蚪時,變成小石蛙需過關鍵的“變態關”,這時變態著的小蛙有15天至20天不吃東西。因此,養好蝌蚪十分重要。華輝說,只要掌握技術,選好環境,養石蛙還是會成功的。

養石蛙的利潤 第5張

堅持三年見效益

“養石蛙的經濟效益還是蠻好的,我現在的商品蛙還捨不得賣。”葉理榮說,現在每公斤石蛙的價格是280元至300元,到了春節期間要賣400元。他一般將石蛙養3年,才挑出健壯的留作種蛙,現在一對種蛙價格是300元。今年他養蛙的收入已達40萬元。

“這幾年來參觀、學技術的人相當多,去年有十幾個人來學技術。”葉理榮是參觀免費,學技術三天則每人收3500元費用。今年,已有60多個來自江西、四川、安徽、河南的農民來參觀和學技術。

“農民要養石蛙成功,關鍵要堅持。”葉理榮說,一般一戶農民養1畝場地的石蛙,可引進50對種蛙,成本是1.5萬元,加上建仿生態的場地,總投入為33萬多元。一般而言,一尾蝌蚪長到三兩重時需養3年才上市,之後每年就有3萬元收入。他分析說,不少農戶養石蛙失敗,關鍵是沒有堅持下去。有的人眼光短,想當年投入第二年見效益,這是不可能的;有的一遇到挫折,就放棄了,結果是虧了本錢,也失去商機。

“而在室內的水池養石蛙,只需養一年半時間就能長到二兩重。”華輝說,石蛙養殖十分適合山區農戶家庭養殖,投入不大。建一座水池只需600元,一個家庭可建五六座水池,引進10對種蛙,先期投入只需六七千元。3年後,農戶每年有兩三萬元淨收入。“在我這兒學技術,每人學費2500元錢。”他說,今年已培訓出7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今年,華輝養石蛙收入有五六十萬元。

養石蛙的利潤 第6張

二、石蛙市場前景好 臨安養殖戶緣何開心不起來

從事石蛙養殖近8年的板橋鎮豆川村施關水,一到炎熱的夏天就憂心忡忡,因為他養殖的幾千只石蛙又要經受酷暑的“烤”驗。

“別看石蛙長得難看,但它們對自然環境、飼養技術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會帶來巨大損失。”日前,施關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養殖石蛙這幾年中,僅僅是在為石蛙度夏降溫方面就做了很多工作,“搭棚、拉遮陽網、抽地下水,可以說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夏天的溫度還是太高。”

記者在施關水的養殖場內看到,養殖石蛙的規模正在縮小。“原來這樣的養殖棚有五六個,但現在看來如果要繼續養殖石蛙的話,必須要換個自然條件更好的地方。”施關水坦言,再過一段時間,這些養殖棚都要被拆掉,“我要在這裡養魚了,也是個新品種,希望不用花那麼多精力。”

養殖了多年,養殖場也只能出售種蛙、蝌蚪,並不能大量供應市場,施關水很無奈,卻又不想放棄,進退兩難。“養殖石蛙的技術在我這裡已經不成問題了,關鍵是養殖的環境。”施關水說,再過一段時間他的石蛙養殖場將搬到板橋的另一個山嶴裡,“那裡日照時間比較短,可能養殖會容易一點。”

石蛙,學名棘胸蛙,主要分佈在我國南方諸省的山澗溪流中,2003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可以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的蛙種,那麼它的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呢?施關水告訴記者,石蛙本身蛋白質含量和營養價值比較高,肉質細嫩鮮美,口感好,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由於石蛙生活習性對自然環境、飼養技術要求較高,生長週期長,天敵多,因此野生石蛙資源有限,加之多年來人們過度捕捉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其資源量日漸匱乏,成為市場稀缺產品。而人工養殖石蛙整套養殖技術剛在近年研究成熟,目前國內正在起步階段,加之種源及技術推廣和養殖條件等侷限性,近年內難以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更不可能出現一哄而上,供過於求的情況。

養石蛙的利潤 第7張

“去年這個時候價格在每斤100元左右,今年到年底估計要漲到每斤150元,可以說養殖的利潤很可觀。”施關水告訴記者,石蛙目前在市場上很少見,大城市幾乎沒有,北方更少。由於人類的大量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趨減少,價格不斷上揚,短期內石蛙還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高檔酒樓消費趨勢漸旺,成蛙供不應求,價格也呈逐年上揚之勢。

雖然石蛙在市場大受歡迎但規模養殖很難。市漁業漁政管理站站長應利平告訴記者,由於野生石蛙的減少,早幾年前就有養殖戶進入這一養殖行業,甚至還有大的養殖戶投入幾十萬資金進行規模化養殖,因為技術和資金等問題,在養殖一段時間就開始放棄。更有小規模養殖戶吃了不少苦頭,浪費時間和精力,並將自己積攢的一點點積蓄全部花光。

為什麼這一看好的養殖行業,養殖戶為何會無法養殖成功?應站長認為,一是資金,目前養殖石蛙的養殖戶資金都不是很多,在投入一定資金後,就再沒有後續的資金跟進,導致養殖終止。二是時間,石蛙養殖週期比較長,生長時間比較慢,一般從蝌蚪到商品蛙銷售至少要兩三年的時間,有的會更長。因而,導致養殖戶半途而廢。三是技術,目前石蛙養殖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一個標準的養殖模式,大部分是農民養殖戶憑自己的經驗來養殖,對石蛙的習性和病害防治及繁殖都比較模糊,所以養殖起來都無從下手。

“對於這一產業,我們開始也是大力推廣的,帶領養殖戶去江蘇、建德等地取經,也請專家來講課,但養殖戶真正能做起來的很少。”應利平坦言:“我們現在也有點放棄了,鼓勵養殖戶發展其他產業。”

“石蛙的主要食物是黃粉蟲、蠅蛆、蚯蚓及其他昆蟲,蝌蚪則喜食嫩綠的水生藻類植物,不與人類爭糧食,不但能集約化生產,而且適合山區家養,只要具備無汙染的水源、排灌方便的場地,安靜的環境,都可以建池養殖。”施關水憑著多年的經驗認為開發石蛙資源是山區農民致富的一條新路子,“臨安生態環境優越,還是有很多地方適合養殖石蛙的。”

養石蛙的利潤 第8張

凌雲石蛙王王昌廣養殖野生石蛙年利潤達15萬元

你見過深山清溪裡的野生石蛙長在舍欄裡面的嗎?

元月15日,筆者前往凌雲縣沙裡鄉弄塘村新寨屯探營,當地經濟能人石蛙養殖大王王昌廣介紹說,他為了帶領群眾致富,另闢蹊徑,4年前自己花費2萬元到福建、浙江一帶學習野生石蛙養殖技術,回來後馬上又投13萬元建起舍欄、引進山泉水、人工養殖黃粉蟲和蚯蚓餵養生態石蛙。現在,他的石蛙發展有肉蛙、種蛙、母蛙等品種,存欄有一萬隻,生態肉蛙每公斤最高賣到300元,種蛙供給附近想養殖的農戶,估算年純利潤有15萬元,2015年將有15戶群眾跟著他幹。

通過“市場-能人-農戶”的扶貧開發新模式,弄塘村農民致富的途徑日益增多,經濟能人的引領帶動能力突顯。 

石蛙屬於特種養殖,石蛙的利潤需要根據當地市場行情來具體計算,以上的分析只能作為給廣大石蛙養殖戶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