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豆遮陽栽培竹蓀

竹蓀原始栽培以竹屑為原料,栽培產量低(20―30公斤/畝),從2000年起,全國首創採用穀殼為原料栽培並搭蔭棚,畝產量提高到120―150公斤,效益提高4―5倍。從2001年起用大豆遮陽栽培,畝產量為100―150公斤,省去遮蔭棚,可節約木材3―5立方米,畝均降低成本600元。2004年示範1000畝成功後在泰寧縣大力推廣,每年種植面積2000多畝,其中2005年產值達156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採用大豆遮陽栽培竹蓀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利用大豆遮陽栽培竹蓀

一、田塊選擇

1.地點要求:排水、澆灌方便的半陰半陽地點。

2.土質要求:土壤肥沃疏鬆,不易板結,團粒結構好的微酸性壤土。

3.田塊要求:栽培田塊近3―4年未種竹蓀,且上年上游幾丘未種竹蓀的田塊。

二、整畦

播種前7―15天除雜蘋,棄雜物,犁地翻土,晒白數日後整畦,畦床上寬30釐米,底寬70釐米,高45―50釐米,溝寬25―30釐米,長視田塊而定。

三、培養料準備

穀殼準備可常年進行,採用100%穀殼栽培,播種時用水將穀殼浸溼、浸透,含水量可達65%一75%。

四、菌種選擇

1.菌株選擇:竹蓀D優42號。

2.菌種要求:菌絲白色,菌絲粗呈束狀,氣生菌絲濃密,菌齡60―70天。

五、播種

1.播種期2―5月均可,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日以後開始播種。

2.方法:採用層播,從畦面開溝,寬10釐米,深15釐米,溝底先鋪穀殼厚5釐米;再播一層菌種(一般畝用菌種量700袋),上再蓋穀殼厚10釐米,並覆土3―5釐米,播種完後畦面蓋稻草厚2釐米左右進行保溫、保溼和防草。

3.大豆套種:播種期,在驚蟄後播種,套種可在竹蓀畦面直接穴播種植,規格春大豆單行穴播株距為25―30釐米,黃豆穴播株距為20―25釐米。

六、管理

1.溫度:按自然條件。

2.水分:一般可按自然條件。①連續晴天一星期可以適當噴水保溼;②遇乾旱年份可灌跑馬水浸泡L3小時;③及時排澇,雨季來臨之前要挖好栽培場所四周排水溝,排水溝要比畦溝深30釐米以上,及時排水,以避免料床底部囚含水量過高而造成厭氧發酵,導致培養料發黑。

菌絲生長:菌種播種後經35―40天長滿培養料,再經15天菌索生理成熟,並爬上覆土,再經15―20天菌球形成,菌球出現直至子實體形成,直至採收大約還需30天,即一般在5月底6月初開始採摘。

七、採收

當竹蓀菌裙達到最大開張時及時採摘。採收時最好用小刀割菌托基部菌索。為提高竹蓀產品質量,可在竹蓀子實體未撒裙之前就採下,馬上用小刀切去蓋頂2―3毫米,再向菌蓋上輕輕縱切一刀,剝離掉菌蓋汙綠色組織,棄掉菌托,置於竹製筐帶回,待菌裙正常放裙後置於鋪放紗布的竹篩上進行鼓風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