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水環境治理,養殖場病死動物處理

養殖水環境治理,養殖場病死動物處理

回答:池底處理:將魚打撈出售以後,排乾池塘中的水,在太陽下晾晒,進行消毒,如果池底淤泥過厚(超過20cm),及時清除多餘的淤泥。生石灰消毒:放養魚苗之前,全池潑灑生石灰進行消毒。換水:定期換水,保證水體的透明度適宜。增氧:當水體中的氧氣溶解量低於3-5mg/L時及時增氧。

一、養殖水環境治理

1、池底處理

(1)長時間的養殖魚蝦後,魚類的糞便、殘餌、水中的雜質均會沉積在池塘底部,形成一層厚厚的淤泥。

(2)池底淤泥過厚會導致病原體大量滋生,並且會消耗掉池塘中大量的溶氧,使得水體中氧氣溶解量不足,最終出現魚浮頭現象。

(3)每次將魚打撈出售以後,排乾池塘中的水,在太陽下晾晒,進行消毒。如果池底淤泥過厚(超過20cm),及時清除多餘的淤泥。

2、生石灰消毒

在放養魚苗之前,需要全池潑灑生石灰,這樣不僅可以消毒,還可以釋放出淤泥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起到肥水、改善水質的作用。但是需注意呈鹼性的池塘或者是石灰質底泥的池塘要謹慎使用。

3、定期換水

定期換水(每次換水一般不超過總水量的三分之一),保證水體的透明度適宜水產動物生長。

4、增氧

當池塘水體中的溶氧量不足時(水產動物對於氧氣的需求一般在3-5mg/L),開啟增氧機,這樣不僅可以增氧,還能將池塘上層的水交換到池塘底部,排出底層的有害氣體。

5、控制餵食量

根據水產動物的進食情況及時調整日餵食量,避免餌料投餵過多,汙染水體。

二、養殖場病死動物處理

1、準備好運輸工具,在擺放屍體的接觸面鋪上一層塑料薄膜,防止動物體液滲漏。

2、將病死動物裝入密封袋中,然後用卡車運輸到掩埋地點。

3、掩埋地點選擇標準:土壤滲透性較低,與江河湖泊、池塘等水源點相距100-150m,距離居民區至少100m,非洪水沖刷地以及岩石層。

4、挖容積為動物體積2-4倍的坑(寬不小於1.2m,深2m),將病死動物掩埋。具體步驟:屍體較少時,直接將屍體放置在坑中,覆土(厚度不低於0.7m);動物的屍體較多時,分層掩埋,一般屍體厚度不得超過0.3m,每層之間的土壤厚度不得小於0.3m,最後覆蓋的土壤厚度不得低於0.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