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菇栽培技術

雞腿菇又名毛頭鬼傘,其外觀似雞腿,菇體潔白,肉質細膩,口感滑嫩,鮮美可口,炒食或燉食均可,煲湯久煮不爛,很受消費者歡迎。雞腿菇又是一種藥用菌,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增食慾的作用,同時還含有治療糖尿病和痔瘡的有效成分。因此,雞腿菇市場開發前景很好。

雞腿菇栽培技術

雞腿菇子實體群生,菌蓋幼時近圓形,後期鐘形至平展,菌蓋初期白色,頂部淺土黃色,後期變深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隨生長變為灰色至黑色,後期與菌蓋邊緣共同溶為墨汁狀。菌柄白色,圓柱狀,基部膨大向下漸粗。

雞腿菇屬於草腐菌和土生菌,適應性強,農作物秸稈、皮殼等均可作為雞腿菇的栽培料。雞腿菇屬於中溫型食用菌。菌絲體生長的溫度範圍是3℃至35℃,最適溫度為22℃至28℃。子實體形成和生長的溫度範圍為8℃至30℃,最適溫度為15℃至24℃,此時的溫度,子實體發生最多,生長快,產量最高,溫度越低,子實體生長越慢。溫度在25℃以上時,菌柄易伸長,菌蓋變薄,品質降低,極易開傘自溶。低於8℃或高於30℃,子實體生長緩慢或難於形成和生長。

栽培雞腿菇可採取多種方式,但熟料袋栽法具有移動和管理方便、保溫保溼效能好、產量高等優點,目前在生產上被廣泛採用。

雞腿菇栽培季節與栽培成功率和經濟效益直接相關,北京地區可安排在春季或秋季栽培,每年3月底或8月中下旬覆土。雞腿菇對栽培場地要求不嚴,一般能保溫保溼的場所均可栽培,如各種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山洞等。

雞腿菇常用的生產配方有以下幾種:

棉籽殼90%、麩皮5%、玉米粉4%、石膏1%。

棉籽殼40%、玉米芯48%、麩皮8%、玉米粉3%、石膏1%。

麥秸或稻草82%、麩皮16%、石灰1%、石膏粉1%。

按料水比1比1.2至1.4加水拌料,充分拌勻。一般選擇寬17至22釐米,長40至45釐米的塑料袋,每袋裝乾料0.8公斤至1公斤,常壓或高壓滅菌,冷卻後接種。接種後的栽培袋可放在室內或室外棚室培養,堆高數層。培養室溫度控制在18℃至23℃,溫度宜低不宜高。一般40天左右菌絲長滿培養料,再移入菇棚進行出菇管理。

在菇棚內做畦:畦寬80釐米,畦長不限,畦深25釐米,用石灰和菊酯類農藥消毒、殺蟲。將培養好的菌棒脫去塑料袋,橫排在畦內,袋間距2至3釐米,上覆3至4釐米土;或將培養好的菌棒袋口開啟,在袋內覆3至4釐米土。覆土後噴水保溼,保持空氣相對溼度為85%至90%,大約8至9天,待菌絲爬上土後,保持空氣相對溼度為90%以上,再過7至10天,幼菇開始形成,在適宜溫度下(20℃左右),8天后當菇體達六七成熟即可採收,否則易老化,影響品質和口感。雞腿菇栽培一次,可採收3至4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