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稈枯病原理和防治

荸薺,又名馬蹄、水慄、芍、鳧茈、烏芋、菩薺、地梨,屬單子葉莎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扁圓形,上面尖,表面光滑有光澤,紫紅色或者黑褐色,生長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綠色莖叢生,地下的球莖可供食用。因它形如馬蹄,人們也稱它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又有“地慄”之稱。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江南人蔘”,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荸薺稈枯病原理和防治

荸薺稈枯病原理:

荸薺稈枯病俗稱“荸薺瘟”,是荸薺上的主要病害,主要在南方種植區發生,導致植株倒伏枯死,嚴重減產甚至失收。

症狀主要危害莖稈和葉鞘,花器也可被害。

葉鞘上初生暗綠色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後可擴大至整個葉鞘,表面多生黑色長短不-的條點,最後病部呈灰白色。莖稈被害多由葉鞘上的病斑擴充套件而致,初為暗綠色水浸狀,一般為梭形,也有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部組織發軟,凹陷,表面生有黑色扭條點,有時呈同心輪紋狀,病斑可相互癒合成較大的枯死斑,嚴重時全稈倒伏,枯死,溼度大時病斑表面有大量淺灰色黴層。

病原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Lentz稱荸薺柱盤孢菌,屬半知菌類黑盤孢目柱盤孢屬真菌。菌絲無隔,無色至褐色,分生孢子盤細長,分生孢子梗數根叢生,無色至淡褐色,短棒狀,不分枝,頂部尖削;分生孢子無色,線形至新月形。

發病特點病菌在病殘體內越冬。適宜條件下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病菌孢子發芽侵入寄主,發病後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重複侵染。溫度17-29℃,降雨、濃霧及重露,利於發病,如伴有大風,就更利於病菌孢子傳播,病害發生更重。此外,過密種植,通風透光差,早期偏施氮肥,磷鉀肥不足,發病也較重。

荸薺稈枯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如大紅袍荸薺(浙江地方品種)、尾梨(福建地方品種)、桂林馬蹄(廣西桂林地方品種)等較抗病。

(2)重病田與其它作物輪作2-3年。

(3)加強栽培管理。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防止田間溼度過大;適時灌溉,避免漫灌、串灌,合理施肥,重施基肥有機肥,前期少施化肥,進入結球莖期後,適當追施氮肥及磷鉀肥;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清除病殘組織,減少來年菌源。

(4)藥劑防治。

①球莖處理。球莖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50倍液,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泡18-24小時後備用。

②田間發病初期即用藥防治,可選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50倍液,或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5%代森銨1000倍液,每7-10天噴1次藥,連續防治2-3次

常用藥劑多菌靈、託布津、代森銨。

荸薺瘟是荸薺受多種病菌侵染後在短時期內大面積倒伏枯死的病害,來勢十分凶猛。往往是去年種荸薺的田塊,今年發病更重。引起荸薺瘟的主要病菌是真菌性的枯萎病和炭疽病。由於病菌種類多,很難用一種方法來防治。如果從綜合防治的角度考慮,從頭抓起,環環緊扣,就能起到控制荸薺瘟的效果。重點應做好一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嚴禁疊田種荸薺,去年種荸薺的田塊,特別是去年已經發生荸薺瘟的田塊,今年堅決不能再種荸薺。

二是嚴格把好選種關。不能用去年發病田的荸薺做種。種荸薺必須事先剔除有病斑和傷痕的荸薺。

三是種荸薺及其苗床用土必須嚴格消毒,如用0.1%託布津處理,可殺滅大多數病菌。

四是荸薺移栽前,先用敵克鬆對大田作土壤消毒處理。

五是加強荸薺分櫱高峰期的病情觀察,一旦發現病灶立即用百蟲清等廣譜性的農藥作保護性防治。如有炭疽病、疫病或鏽病發生,可以用10%世高(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1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