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如何種植

荸薺(英文名:water chestnut ,學名:Eleocharis dulcis),又名馬蹄、水慄、芍、鳧茈、烏芋、菩薺、地梨,屬單子葉莎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扁圓形,上面尖,表面光滑有光澤,紫紅色或者黑褐色,生長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綠色莖叢生,地下的球莖可供食用。因它形如馬蹄,人們也稱它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又有“地慄”之稱。

荸薺如何種植

荸薺原產我國,是適於淺水栽培的水生蔬菜,以地下球莖從食,生食,熟食皆宜,還可制澱粉或藥用。荸薺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球莖繁殖,球莖栽植後,球莖上抽生不明顯的短縮莖,基部莖節可長出細長鬚根,無根毛,從短縮莖向上抽生綠色葉狀地上莖,葉狀莖管狀、直立、中空,叢生,可進行光合作用,短縮莖四周抽生匍匐莖,水平生長於土中,有的莖節上可生根及芽,芽伸出地在即成分株,稱為分株型匍匐莖。有的匍匐莖先端能膨大成球莖,稱為球莖型匍匐莖。球莖扁圓形,表面光滑,老熟後呈深栗色或棗紅色,有環節3-5圈。球莖膨大期約為70天。荸薺生長強健,栽培容易,在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肥沃鬆軟的淺水中栽培,球莖多而肥大,色澤紅潤。水深不超過30釐米否則地上部過旺,會影響球莖的形成,對磷、鉀肥要求較多,要防止氮肥過多,對溫度要求前期以15-20度為宜,分株期以25-28度為宜,球莖形成期以10-20度為宜。

嚴格留種保全苗。作為種用荸薺必須在上一年植株生長的中後期對地上部進行考察,選擇地上部群體生長整齊一致,無病蟲為害的為留種田,此為初選;荸薺收穫時,從留種田中選擇外形圓整,無破損,芽頭粗壯,單球重在15克以上,符合本品種特性的球莖貯藏越冬,此為複選。

荸薺可以直播,但多。育苗移栽。育苗期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確定。春季育苗可於穀雨前後取出種薺在室內蓋草灑水催芽。具體做法是:先在地面鋪一層稻草,將種薺頂牙向上密集擺放,交錯疊放3-4層,然後在上部覆草;或種薺中間鋪砂隔開,頂部於蓋草。以後噴水保持溼潤,半月左右,待芽長1.5釐米左右,除去稻草,繼續噴水保溫,當頂芽長達10-15釐米時,即可插入秧田。秧田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地塊,帶水耕耙2-3次,田面耙後即可將種薺插入秧田。行株距為20-25×20釐米。每畝大田需秧田30-35平方米。用種15-20公斤,栽植時將分株分開栽植,栽後保持淺水。栽種荸薺的大田,要反覆耕耙並施足基肥,苗高25-35釐米時為最適栽植期。栽植行距55-65釐米,栽植深度一般要求齊葉狀莖基部,栽植後將根旁泥土抹平,應剪去梢頭,保持苗高20釐米左右,以防風吹搖動。荸薺栽植後,15-20天。第一次中耕地面積除草,立秋後再中耕除草一次,生長期間要加強水分管理,栽植時灌淺水約3-4釐米,以利紮根;植株進入分櫱和分株階段,水位要經常保持在6-7釐米,如遇高溫乾旱,水位應適當加深。田間追肥1-2次,追肥時排水,追肥後再灌水,球莖形成後排水,但要保持田間溼潤。球莖充分膨大後,從地上部枯死開始,至翌年球莖發芽前,隨時可以採收。

選擇符合本品種特性、飽滿無破損、表皮光滑、色澤一致、芽頭粗壯的球莖作為育苗用種。早水荸薺在4月下旬育苗,晚水荸薺在6~7月育苗。

適期定植

一般早水荸薺苗齡45~70天定植,晚水荸薺苗齡25~30天栽植。行距一般為55~60cm,株距25~30cm。主莖株叢苗和分株苗均可用作定植苗。入土深度以栽穩為宜。栽時如苗太高,應割去梢頭,留葉狀莖高25~30cm,以免栽後被風折斷和動搖根株。

水層管理

早水荸薺初期田間保持淺水2~3cm,以後逐漸加深到7~10cm。晚水荸薺在栽後須立即灌水到6~8cm,進入結球期,水位宜逐步落淺到3~5cm,最後保持1~2cm淺水過冬。??

追肥

一般在定植後15~20天,全部活棵和開始分株時,於露水乾後,放乾田水,均勻撒施,施後1~2天還水。開始結球時,再施一次肥。